对孩子说起我小时候 你是用对比心 还是用同理心?
对孩子说起我小时候
一起做不焦虑、有方法的爸爸妈妈
插画由“乔智大叔”授权使用
你有没有被自家孩子气到过?气急败坏的时候,你有没有数落过孩子:
你看你现在,什么都有,你还不如何如何!我小时候,哪有你现在这么好的条件,哪儿有你这么不听话?!
可是,事实真的如此吗?你小时候物质条件可能确实不如眼前的孩子,但你真的是那个乖乖的、听话的、从来不气人的“小天使”吗?
换个角度看看自己的“小时候”,也许对孩子的一些表现就没有那么恨铁不成钢、那么痛心疾首了。
爸爸妈妈如何谈论“小时候”?
父母跟孩子说起小时候,大多有两个角度。
一是拿当年的物质条件和孩子眼前的物质条件做比较:
我小时候,哪儿敢想买钢琴呢,你看你,用着好几万块的钢琴,还不好好弹!
我小时候,啥玩具都没有,你现在说买玩具就买玩具,整天就知道玩!
我小时候,哪有这么多好吃的好穿的,吃饱穿暖就不错了,你看你,想吃啥吃啥,想穿啥穿啥,怎么就是不知道努力呢!
吧啦吧啦,把自己小时候的生活说得诸般艰难困苦,然后得出一个结论:
你现在的生活条件比我小时候强多了,所以你得听话、勤奋、不气人,要不然简直对不起眼前你所拥有的一切。
这逻辑听起来挺有道理,细想想全然不通:
孩子就是孩子,让他因为生活条件比父母当年好了很多,就知道知足惜福、加倍努力,这是大人的逻辑,他怎么可能理解和做到?
大人这么说,无非是小小发泄一下自己的羡慕嫉妒恨,顺便吐槽一下孩子的诸般不让人满意之处罢了。
二是拿自己当年的表现和自家孩子做比较:
我小时候,哪儿像你这么贪玩,一回家就赶紧写作业!
我小时候,哪儿有你这么不听话,你爷爷/奶奶/姥姥/姥爷说啥就是啥,我爸妈一说,我就赶紧做。
我小时候,考得不好就知道悄悄努力,哪儿像你,一点都不着急上火。
这么说自己的小时候,到底有多少美化的成分,只有爸爸妈妈自己知道了。
谁小时候是天使?哪个孩子不气人?你小时候的表现,在你自个爸妈的眼里,也许还不如今天自己的孩子呢?表现完美的孩子,那都是别人家娃。
还记得你小时候的那些气人事吗?
真心妈妈倒是觉得,说起“小时候”,换个角度,多想想自己小时候那些糗事、淘气事、气人事,面对自己的孩子时,会心平气和得多,对孩子身上那些一时不令大人满意之处,就容易释然了。
孩子周末不肯一大早就爬起来写作业,真心妈妈就想:我小时候,周末和寒暑假,不也是先玩够了,才肯卡着dead line完成作业吗?
孩子把看过的书乱堆乱放,真心妈妈就想:比我小时候强多了,至少人家自己会收拾,我那会儿还全指着大人呢!
孩子有时候贪着多玩儿会儿手机电脑,真心妈妈就想:我小时候,还不是老想着多看会儿电视?
这都不算啥,回想起来,小时候我们姐妹俩的打架,才真是让人抓狂!真心妈和妹妹差三岁多,感情好得很,但小时候,却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发生“战争”。
记得有一回,俩女孩子打架,生生打碎了屋门玻璃,把手都给扎破了。我爸妈回来,自然很生气,但好像也没啥严厉惩罚。
所以每回见到我们自己也是差三岁多的俩娃互相照顾、互相谦让、很少争执,更不动手打架,真心妈就又惭愧又知足:这比我小时候,真是强太多了啊!
多点“同理心”,把“小时候”当成理解孩子的入口
父母养育孩子时,多想想自己像孩子这么大时,心里会想什么,遇事会怎么做,是不是像眼前的孩子一样,有诸多令自己父母不满的地方,自己今天对孩子的要求,小时候的自己能不能做到,其实是一种“同理心”——设身处地,换位思考,去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、他的行为逻辑、他内心的那些隐秘的小心思。
真心爸妈觉得,以“同理心”去回想自己的“小时候”,可以作为爸爸妈妈理解孩子的一个入口,也是爸爸妈妈养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技术和能力。
爸妈有同理心,才更容易尊重孩子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自己小时候,父母对自己做的那些让人不快的事,不要再对孩子做。
爸妈有同理心,对孩子才会更宽容。理解他作为孩子,面临的困难和自身的局限,而不会整天苛责孩子身上那些每个孩子都很容易出现的小问题,搞得孩子整天提心吊胆,生怕一个不小心又被爸妈抓到把柄。
爸妈有同理心,才会知道不与孩子针锋相对,不时刻想让孩子服从自己,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什么时候该放手、妥协。
爸妈有同理心,才会知道和颜悦色地与孩子沟通,比指责、呵斥、打骂要有效得多。
爸妈有同理心,才不会每天为孩子的一点点小事着急上火,搞得自己灰心丧气、疲惫不堪。要知道,那些小事,在自己小时候也经常发生,没什么大不了的,孩子终究会长大,只要爸爸妈妈的育儿大方向和基本方法不出问题,不会影响到什么。
爸妈有同理心,才更容易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,找到孩子一些行为的动因,从而慢慢去摸索出帮助孩子做出改变的方法。
爸妈有同理心,才更容易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孩子沟通,而不是一味从大人的立场出发,只会居高临下地训导孩子、用大人的权威压制孩子自己的想法。
父母能做到这样,孩子大人都会快乐得多。如果大人还能主动去读几本关于儿童行为和心理的好书,并与自己的“小时候”相印证,那么育儿之路,就不但快乐,而且相对轻松了。
【推荐阅读】美,家庭教育的诗和远方
【上一篇】这样的孩子,不是淘气、闹人,是不懂合作
【今日荐书】
读库出品,套装4本
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!理解一至五岁孩子
他怎么总是找我麻烦?!理解六至十一岁孩子
这55件事,妈妈不要在孩子面前做
这55句话,妈妈不要在孩子面前说
真心爸妈(徐智明/高志宏)
专注育儿话题,陪伴父母成长
两孩爸妈,家教育儿研究者终身学习的斜杠中年只论实相,不煲鸡汤提供帮助,不卖焦虑
转载/商务合作请联络:kuaishubaogao
已出版《育儿基本》《育儿基本2:与孩子合作》
各大网店及实体书店有售
相关阅读
-
宝宝早教启蒙怎么做?早教盒子到底怎么选?
孩子早教是很多妈妈的症结了!到底去不去上万元的早教机构?自己在家不懂早教怎么办?还记得大宝那时报了1.5万的金宝贝,最后剩了很多课程没上完感觉完全能在家自己陪孩子这样
-
80首宝宝早教顺口溜(上)
今天给各位爸爸妈妈们推荐80首宝宝早教顺口溜听顺口溜的好处是什么呢1-2岁是宝宝语言发育的爆发期,顺口溜有节奏有押韵,朗朗上口,可以刺激宝宝的语言敏感性哦爸爸妈妈们可以平时
-
叛逆期孩子 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
为大家介绍的是叛逆期孩子的相关经验,关于叛逆期孩子 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,一起来了解了解吧。 1、尊重孩子,不作道德评价。做家长的不要过于严厉,一旦孩子叛逆就给孩子扣上“不听
-
白血病50%是孩子?医生:3种菜少吃 多是甲醛根据地
近年来,儿童白血病频繁发生。在中国400万白血病患者中,50%是儿童,其中大多数是2至7岁的儿童。许多人忍不住想知道这个可怕的癌症病人会有多大。边肖提醒这里的每个人,少吃三